关于离职原因,我列出五点原则,相信只需几分钟,看完这篇回答,你以后在这个问题上就所向披靡了。
原则一:外交语言
跳槽的目的,对你来说应该是加薪、晋级、换行,理论上三者都占才好,实际中只要有一个能满足,就算成功跳槽。
那么,对于企业招人来说,它要求“本科学历,3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”,请问这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哪来的?显然不是从学校里面学来的。从本质来分析的话,大多数岗位和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招人,就是挖人,从其他公司挖人过来,他们的目标就是跳槽的人。
所以,企业最关注的,是看你是否有与这个职位相关的技能和综合素质;至于你之前的历史,包括跳槽的原因、上家离职的原因,都不是企业关心的主要矛盾。
由此可见,我们往往过分看重了这个次要矛盾。企业早就准备好了你的跳槽,甚至用各种福利和前程来诱惑你离开上家,引诱你跳槽过来,它又怎会计较你离开是啥原因呢?
既然是次要矛盾,则我们的应对之策当然是外交语言。对于在职跳槽的人,尽量就这一句话“追求更好的事业发展”,官话为主;那么,对方如果问你“张先生,请问你离职的原因是什么呢?”你直接回答“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”即可;对方再追问:“离职总有个理由吧,请问您辞职的理由到底是什么?”还是回答刚刚那句话“为了追求更好的事业发展。”这里就不咬文嚼字了,职业发展、事业发展,都一样。
正常的HR只会问一次,也有一些拎不清心理阴暗的会问两三次。某些HR会强调,问你这个问题是想看看你的职业倾向性、前家的矛盾跟我们家的体系是不是也不相容,这是个官话、套话,是HR想强调自己在职能分工在企业中的地位。给对方一个面子,每问必答即可。
实际上,HR须要在系统里维护进你的履历,其中要填写“从前雇主离职的原因”这一栏,所以才会问。这一栏大多数公司会有一个选项是“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”,没有的话他她写上去即可。所以,你不用担心对方接受不接受你的离职理由,统一用外交语言答复即可。这个记录,主要是HR用来做公司人事情况备案的。
对于部门主管来说,主要是面试你的工作技能,但也有不开窍所谓花花肠子的部门主管可能会越权,他她也会问你离职原因,你照样那句“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”即可,多问就多答一次,不问不答,这几乎不会成为是否录用你的依据。
总之,外交语言,你懂就行。
问:“请问您对美国军舰这次驶入南海岛屿12海里以内的航行自由行动怎么看?”
外交语言答:“我们的立场是明确的,请域外国家不要搅乱南海秩序。”
继续问:“这是对中方的挑衅,请问你们下一步如何应对?”
外交语言继续答:“我们的立场是一贯的,希望域外国家不要搅乱南海安宁。”
原则二:不说前雇主坏话
任何前雇主、前领导、前同事的坏话,都不要说,实在对方问到你“如何评价你的前雇主?”你也要说它的好,说公司好,生意好,氛围好,同事好,最起码别说他们的坏话。
如果对方追问“既然这么好,你为何辞职?”应对之法当然还是那几个原因:“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”“因为个人原因”“是贵司通过猎头联系到我,这个职位更适合我......”
原则三:尽量说客观原因
通常,跳槽,是个上家到下家的过程,表现形式就是:上家---->下家。你的新雇主以及面试的企业自然就是有可能的下家,它有理由知道你从上家离开的原因。
我们可以变通下,变成这样的形式:上家---->缓冲区---->下家。这样一来,下家能够问你的则是从这个缓冲区出来的理由,而不会过多问你为何离开上家了。
这怎么理解呢?可能语言难以描述,实例更好说明。你看下如下真实回答吧,足够覆盖你任何一种离职原因了,从在职跳槽的无缝连接,到裸辞职业空档1-2个月,再到失业3个月甚至好几年的原因解释。
原则四:不能说自己创业过
这第四个原因,可能跟其他一些人的回答以及我们常见的思维有点出入。但我统计过数千个跳槽和求职案例,关于创业重回职场的基本规律就是:千万不要在简历中提及自己的创业经历,一提就死。
不信你试试看,真的一提就死。你想想原因,有哪家企业欢迎创业失败的人来求职的?你开过一个小店,失败了,到我们这里来应聘任何岗位,实际上你都不能胜任了,得重新培养,你的创业经历对我们来说没用。
从HR的角度来讲,创业的人是最不稳定的,有野心的,万一招你进来几个月不到你又创业去了,HR不是自打嘴巴?
部门主管更担心你不能安于现状,职业素养需要重新培养,还担心你跟其他同事的相处,以及你创业者思维是否能迅速转换过来。
从统计规律来讲,我已经接到过上百个创业者重回职场的求职咨询,有开网吧失败的,有卖了天猫店重回职场的,有创业公司股东创业失败的,那种开饭店后来要回来打工的则更多。他们求职时,一开始甚至接不到任何面试电话,自从简历中去掉创业经历后,这才有了好转。
所以,言归正传,千万不要提及自己的创业经历,更别说回答离职原因时还有意说自己创业失败了,这不是不打自招嘛!
补充下,这里有人不动脑筋问:“不写这段创业经历,简历不就空白了嘛!?”当然写在简历上,写在这家公司工作,只是老板股东是谁,你不知道;职位呢?当然写跟你的目标岗位接近的职位。
原则五:尽量不说裁员遭遇
最后这第五个原则,不经历是不知道的,被裁员的经历,在职场中不属于光彩得可以示人的一面,更不要说在面对新雇主的时候了。
无论是自发、他发还是不可抗力导致的你突然失业了,都尽量不要提及自己被裁员的遭遇。
有些人在外企,领到了公司所谓"n+1"的赔偿金,开心得不得了,以为自己多赚了几个月工资,所以不少没轮到的人甚至希望自己被裁员。殊不知你自己去查下,人事档案里给你备注的离职原因是这样一个单词involuntary,这是什么意思呢,就是指你是非自愿离职的,被公司辞退的。在当下,非自愿离职,主要就是裁员。到了下家准备发Offer给你时,HR了解到你上家的离职原因是裁员,或者从你上家人事专员那里获取了你的信息,其中关于离职原因显示为“involuntary”,对不起,Offer会被取消。
换到内资企业,则更加严峻,被裁员的人,哪怕是因为企业倒闭而失业的情况,新公司会将你之前的公司连同你本人,都当成失败者,是市场中的失败者,属于被市场淘汰的类别。自古中国是“成王败寇”,你虽然委屈,但没地方说理去。
总结以上五点关于离职原因的原则,一句话概括就是:尽量用外交语言,以客观原因来回答对方,不说上家的坏话,不透露任何创业和裁员经历。